[转载]圣一老和尚《过堂开示》_amp_nbs…
分类: 老婆心切
日期: 2014-02-01 09:21

原文地址: 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5bd6d8dd0102e7ag.html

聖一老和尚《過堂開示

年初二早堂
(1-2-1995)

来源:禅心论坛

[转载]圣一老和尚《过堂开示》 年初二早堂,年初二普茶



我們一出家便住叢林,在南華寺住了四年多,羅浮住了一年,玉佛寺住了一年,定慧寺又住了一年,後來在寶蓮寺住了很多年。住叢林過的是大眾生活,僧團的活動,每每沒甚麼好供養,只是食食普茶。
過年,顧名思義就是拜年,拜年即拜一年也,如果只是年初一恭祝你好,這樣便只是拜年初一,不是拜年了。所謂拜年者是恭祝你一年都好,名為拜年。以前拜年會 到人家的家中拜年,現在香港人怕麻煩,大家團拜,大眾聚在一起名為團拜。你到我那裡,我到你那裡,到人家府上來拜年,這是拜年,香港人喜歡團拜。寶蓮寺年 初一都是團拜,所以寶林寺團拜要改在年初二,寶林寺團拜完還要普佛,普佛後便普茶,佛前又如何呢?佛前上大供。年初一上普供,普同供養,供養諸佛菩薩。諸 佛菩薩,一切護法神整年都保佑我們,我們也要一年供養兩次,所以年三十晚普供,諸佛菩薩都供養,年初一又普供,年初二上大供,大供即個個都有份,上供諸 佛,中奉諸賢聖,下及六道品,這名為普供。我們今天團拜、食普茶、普供、唸《金剛經》,《金剛經》一定要唸。我們每日都唸《金剛經》,《金剛經》是我們明 心見性的法門,五祖曰:「若有人受持讀誦《金剛經》者,即見自心,明自本性,成佛作祖。」《金剛經》要我們離相,我們無始劫以來著了我相,有我便不能見 道;又著了人相,說自己是什麼人;又著了眾生相,我是這樣的,我是個眾生,眾生有是有非、有貴有賤、有貧有富、有來有往,這是眾生相;還著了壽者相,一切 煩惱習氣不斷,這是壽者相。我們的無明,無始劫以來到現在都是這樣長壽,我們的煩惱,天天年年都不斷,今世有什麼煩惱就帶到來世,前世有什麼煩惱就帶到今 世,這是壽者相。有四相又怎能見性呢!怎能夠明心呢!所以時常都要讀誦《金剛經》警惕自己。

其實皈依佛即是皈依覺,自己要覺悟,覺善我們繼續修善,覺惡就止惡,覺生就度眾生,覺則無我,不覺就有我。譬如水中月不會說自己是月,水月自覺。夢不會說 自己是發夢,一醒來這個夢沒有了,這是自覺。所以皈依佛者皈依覺也,不論出家人在家人第一個條件都是皈依覺,自皈依覺,當願眾生,體解大道,發無上心,若 能夠覺便能夠體解大道,發無上心。若果不覺則迷,盡未來際你都不能發無上心,不會體解大道。因此,無論出家人在家人,什麼事情到來都要覺,不要有煩惱,若 覺便沒有煩惱;不要有是非,覺便沒有是非;不要說自己窮,覺便沒有窮;不要說自己富,若覺便不會執著自己富貴。所以第一個條件是皈依覺;第二皈依法便依法 修行,不是覺了之後便算數;第三皈依僧,無為妙行,一切功德都做。修六度萬行是名皈依僧,依正法來做是皈依法,時時刻刻都要覺悟,覺則沒有妄想。很多人說 妄想多,你迷而不覺當然有妄想,若覺,那裡有妄想呢!要自己覺,不是佛可以代你覺,所以皈依佛,佛者覺也。人人都說皈依佛,但不肯覺,不如皈依覺,皈依覺 則時常覺悟過來,若覺悟過來,做什麼事情都會做得好,合情合理,依法來修行。如果不覺,便會背情背理,背道而行,所以皈依佛者覺也。今天的節目是團拜、食 普茶、上大供。

 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聖一老和尚《過堂開示

年初二普茶
(1-2-1995)


我們今天食普茶,依叢林的規矩,一切都不離佛事,焚香掃地都是佛事,拈花奉水也是佛事。佛法在世間,不離世間覺,釋迦牟尼佛訂戒律,要出家人持戒,持戒清 淨便了生脫死,證涅槃樂,滿佛的願。普茶是祖師訂下的規矩,叢林上有什麼節目都一定會食普茶,譬如年初一、正月十五、端午節、八月十五、過冬、年三十晚, 應時應節叢林食普茶,第一飲茶、第二食花生、第三食胡餅,不離這三樣。因為叢林上澹泊,一個飯頭師不能做太多事情,所以炒些花生,行堂師沖一杯香茶,庫房 買幾個胡餅,花生、胡餅、茶三種。
香港不同,繁華地區,就地取材,所以又有年糕、又有芋頭、又有蘿蔔糕、又有馬蹄糕、又有油角,香港是個豐富地,所以就地取材都豐富。

什麼是食普茶呢?普茶是有來歷的,昔日趙州老人道風很高,四方八面都來參學,有一天來了一個和尚,趙州老人問他:「大德,你是第一次來還是第二次來?」和 尚答:「我第一次來!」趙州老人說:「飲茶去!」這和尚便開悟了。又有另外一個和尚來,趙州老人問他:「曾到此方否?」,和尚答:「曾到!」趙州老人說: 「你飲茶去!」這和尚又開悟了。當家師對趙州老人說:「新到的人你請他飲茶去就合理,再來的人你又請他飲茶去,豈不是重覆了?」趙州老人叫一聲:「當家 師,飲茶去!」當家師又即時開悟,所以以後就有飲茶這個節目。什麼是胡餅呢?胡餅是出自我們廣東乳源雲門寺文偃禪師,凡是有出家人來參學,他便拿起胡餅, 食胡餅,放下隻手,說:「原來是饅頭。」這樣來參學的和尚便開悟。

所以雲門寺文偃禪師請人食胡餅,趙州老人請人食普茶,因此便有普茶胡餅,後來加花生,是什麼道理呢?不離兩條路,我們修行人之所以不能悟道者,第一無明, 無明即不明,所以不能悟道,自己的本來面目幾十歲都未曾摸到,皆由無明。第二皆由執著,執著便有我,有我所以不能悟道。一切法從緣生,根本沒有一個我,麵 粉可以做饅頭,饅頭沒有我,饅頭是麵粉做的,那裡有一個我呢?麵粉可以做水餃,水餃無我,水餃是麵粉做的,那裡有我呢?麵粉可以做油條,油條又無我,油條 是麵粉做的,那裡有我呢?所以萬不能執著有我,有我便不能悟道。因此當我們飲普茶食胡餅食花生的時候,一定要離開執著,離開無明,如果飲茶不知茶味這便是 無明,如果茶說自己是茶,這便屬於執著,也不能悟道。

因此,大慧杲禪師拿著一支竹篾講開示:「喚作竹篾即觸,不喚作竹篾即背。」孔子不識字,祖師不會禪。有人問六祖:「黃梅意旨什麼人得?」六祖答:「會佛法 的人得!」那人又問:「和尚會佛法否?」六祖答:「我不會佛法!」祖師不會禪。所以,我們一定要離開那兩條路,食花生不知道花生的味道就是無明,知道花生 的味道則觸,你就是凡夫。所以孔子不敢說自己識字,免得自己犯觸;六祖不敢說自己會禪,免得犯觸;國王也不敢說自己做國王,只以朕自稱。

若是修行人,行善的人不可以承認自己是善長人翁,一承認便犯觸,一定說:「不敢!」所以人家問六祖:「你是否得了黃梅的衣缽?」六祖答:「不敢!」我們做 法師亦復如是,人家稱我們法師,我們如果自己說我是個法師,那便頭上安頭,犯了觸!如果真正的法師,人家問你:「你是不是法師?」答:「不敢!」自己不敢 承認自己是法師,因為一切法不能自觸,指不能自觸、眼不能自見、耳不能自聞,這樣便對了。若眼能自見那便是觸、指能自觸那便犯觸、耳能自聞也犯了觸,所以 一定要離開那兩條路。如果不知道花生的味道便是無明,如說花生好味道便是執著,花生不講自己是花生,花生說自己是花生便頭上安頭,這名為觸。但花生也不能 夠說自己不是花生,如果說不是花生便是無明,如果花生說自己是花生便是執著,所以修行人一定要離開這兩條路。拜佛不要說自己拜佛,免得執著;也不可以不拜 佛,免得無明。行善不要說自己行善,免得自己執著;不行善也不對,免得自己無明。

所以修行若能離開那兩條路,你便可以明心見性。因此飲茶去!若果飲茶不知道味道便是無明,飲茶知道味道你便是凡夫,茶不能飲茶嘛!你怎可以講飲茶知道味 道!所以古人說:「不觸不背。」不能觸,自己是出家人,自己不能說我出家,說自己出家便觸;又不能說自己不出家,說自己不出家則背,所以離開觸、離開背, 離開兩頭便見性成佛。

有人問雲門禪師:「如何是祖?」答:「超佛之談!」胡餅不說自己是胡餅,也不說自己非胡餅,是非兩亡便見性成佛。所以做任何事情不要有觸,不要說自己是善 人、自己精進、自己持戒、自己進步、自己用功,這全都犯了觸。又不能不做,如果不念佛、不持戒、不精進、又不坐禪,這便犯了背,所以不觸不背。我們今天食 普茶,以這兩個道理供獻給各位,行善即管行善,但不能見有善可行,說自己行善,若見有善可行,這不是真正行善。行善不見有善可行,就不敢說自己行善,免犯 觸的過失;又不能不行善,不行善便犯了背的過失。

因此,大慧杲禪師拿著竹篾跑香道:「喚作竹篾即觸。」竹篾不說自己是竹篾,若你說是竹篾便觸;「不喚作竹篾即背。」若你說它是別的東西,你便違背了這竹 篾。所以:「喚作竹篾即觸,不喚作竹篾即背,去此二途,道一句來!」悟道的人便能答,未悟的人答不出來,喚作竹篾不對,不喚作竹篾也不對。眼不能自見、耳 不能自聞、指不能自觸,所以喚作竹篾即觸,不喚作竹篾即背。

今天普茶,交給你們這個公案,從年初一參到年三十晚,若能將這公案參得破,那便恭喜各位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。

评论:

  • 菩提愿海:还算幸运,普茶没有变成普可乐。[2014-02-01 14:57:39]